發表時間: 2017-11-22 11:39 作者:火米互動
在科技館、博物館或者某些企業展廳,你或許曾為全息投影、裸眼3D沙盤投影、虛擬漫游而驚艷。但你不一定知道它們都歸類于“互動多媒體”。
火米互動創始人--唐春貴
在火米互動創始人唐春貴看來,互動多媒體是最靠近未來的行業之一,他相信對互動傳媒的需求一定會延伸至社會的各個層面。
據介紹,2016年以來,整個互動多媒體行業處于明顯的上升期。以火米互動為例,2015年銷售額在700萬左右,截止2016年10月份已增長至2500萬,全年銷售預估將達到3500萬。
唐春貴說,他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明年6000萬,后年再做個1.2億,做到互動多媒體行業的領先者。
歷經調整,再現生機
很多人對于“互動多媒體”的概念還有點陌生。
唐春貴解釋道:“簡單來說,‘互動多媒體’是實現人和機器的交互,讓受眾突破傳統視覺局限,可以觸摸、感受信息的系統。”
從專業角度定義“互動多媒體”,它是從智能創意、虛擬視界、實時交互等體系入手,處理多種媒體文本、圖像、視頻和聲音,集成的一個交互系統。
你也許曾見過他們的作品:數字沙盤、虛擬漫游、幻影成像、畫畫水族館、AR互動投影……
火米互動產品
以畫畫水族館為例,這一款產品是由互動桌 涂色卡、彩筆、掃描儀、投影墻組成的兒童繪畫交互多媒體裝置。
墻面將投射海洋的畫面,孩子們可以使用入的涂色卡上色。繪畫作品完成后,通過掃描儀識別,或者觸摸屏甩屏,小朋友們能夠看到自己創作的小動物出現在墻面投影世界中。此外,小朋友們還能與自己完成的繪畫作品中的動物進行互動。
濰坊海洋館畫畫水族館--火米互動案例
而充滿奇趣與幻想的互動多媒體行業目前并未誕生真正的巨頭,市場也處于待開發狀態。上游是展覽公司如“上海風雨筑”,年銷售規模可達10億,下游則需對接廣告、硬件供應商等。
2012—2015年,互動多媒體從整體涌動進入第一次行業調整期,政府資金的收縮與展覽館建設的縮減,讓千帆競發的互動多媒體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許多公司還沒有享受行業市場培育出的勝利果實,就面臨生存的壓力。
但唐春貴認為這不是壞事,經過這次略顯殘酷的調整,整個行業開始進入有序、專業的競爭業態,野蠻的價格戰廝殺結束,2016年似乎生機再現。
科幻產業,簡單開始
互動多媒體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行業,但在國內總體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互動多媒體第一次在國內被大量采用。這些大多被外國公司承建的項目,生動、有趣且令人印象深刻,讓國內的許多公司看到了商機。2012年,整個行業被緩慢地推到風口浪尖。
正是在這段時間,唐春貴第一次接觸到了互動多媒體。一位從事該行業的朋友在咖啡館里跟他講了兩個小時的行業梗概,他從一無所知到了解深入。“互動多媒體的出現變革了溝通方式,是數字通信的顛覆”,唐春貴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大有前途的產業,利潤率高,且進入門檻相對較低。
97年畢業的他,已在許多行業摸爬滾打,從國企、證券公司到自辦的外貿公司。他覺得互動多媒體雖科幻,但撇開硬件,從銷售與軟件切入也可以迅速滲透行業。
兩個人,一臺車,唐春貴開始試水。東奔西走后,他的第一個訂單是制作多媒體的融合軟件,2500元薪酬。不久后,他就繼續接到15萬的太倉展廳軟件制作訂單。
證明項目的可行性后,2012年7月,唐春貴注冊了公司,正式開啟了“火米互動”。
他認為,“可以去做,就全力以赴去做。”
2015年10月,火米遭遇了最困難的時期,銷售額增長100萬,但團隊擴張與技術研發的支出增加,唐春貴甚至還墊付了100萬資金以維持公司運轉。
但一年后,隨著技術積累、線上銷售規模擴張、傳統渠道爆發積累的優勢,“火米互動”終于柳暗花明。從2015年700萬的銷售額,截止2016年10月份已增長至2500萬,全年銷售預估將達到3500萬。
如今,火米互動已經在60多規劃館、科技館里完成近200個項目,新的技術型產品也分發至酒吧、兒童樂園、商場、企業展示等需要互動的場景。目前客戶覆蓋江浙滬、北京,最遠的案例已經運用到埃及的蘇伊士開發區。
聚焦痛點,發揮優勢
“火米互動是提供一站式互動多媒體的服務商。我們聚焦于互動多媒體的前期策劃方案,中后期多媒體軟件制作及硬件集成領域。”唐春貴介紹道。
事實上,常見的互動多媒體大多并非從硬件到軟件的一體化設計,根據不同的效果需求,往往需要極多的針對性設計,其中會涉及龐雜的行業。
而除了科技上的不成熟,對互動多媒體整體策劃的能力也是目前行業里的難點所在。唐春貴覺得行業在管理上存在兩個明顯的痛點:
一、層層轉包。行業對專業性的高要求使層層轉包后的項目在管理上一定會出現問題;
二、工程管理難。互動多媒體系統成型所涉及的行業繁雜,例如裝修、模型、硬件供應等。不熟悉工程管理的供應商會造成呈現效果差的弊病。
由此,“絕不分包”與“原創”成為火米互動的執行優勢。行業管理的痛點也促使唐春貴在產品研發上加大投入。
營銷驅動到產品驅動
唐春貴認為公司運營需要長遠目光,如果讓行業管理與營銷成為自身優勢,不會長久。因此,讓公司從營銷驅動進階到產品驅動勢在必行。
正如他之前證券公司時,針對股票的獨特理念,“我不研究股票趨勢趨勢,只做一個判斷:10年之內肯定有一個牛市,如果錯了也沒有關系,那就等12年、15年。”他認為做公司也要有同樣的目光,看遠期。
不久前,曾有客戶找到火米互動,表示有一個500萬的項目想要交給他們。而唐春貴卻出人意料地拒絕了對方。他判斷這500萬能掙到利潤,“可回款壓力與極多的人力投入對公司長遠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數據是好看,但有什么用呢?”
唐春貴坦言,技術和團隊不成熟的時候,確實會讓公司傾向于營銷。“兩年之前做市場推廣,光是應酬都要要花3、40萬。”
可最近兩年,火米互動的大部分支出都花在人員建設和網站維護推廣和商務考察等方面。
“關鍵是你希望去改變。”
團隊搭建完善,技術實力積累后,火米互動發生很多改變。如“畫畫水族館”等從以前項目中積累而來的技術產品,正在分發到更為廣泛需求互動的場景中。
唐春貴贊同互動多媒體的出現是在變革現有的溝通方式。透過現象看本質,所謂顛覆,其實是人際溝通需求的一種回歸,而這種回歸正迎合了“媒介是人感官的延伸”這一經典理論。
他相信,互動多媒體終將從科技館、展覽館里走出,延伸到社會的各層面。